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丰台区长辛店空调维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丰台区长辛店空调维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0年代“下馆子”,按现在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水平?
七五年五月我第一次到北京。一个人在北京玩了一天,由于没有省里的证明,不能住店,只好返回长辛店。
那天下着小雨,晚饭还没吃,就去路边的饭店吃饭,时间晚了,饭店只剩下大米,服务员很热情的告诉我,并征求意见,给我炒一下行不行。当然我沒意见,很快大米炒好,一碗炒大米只收我二毛钱。那时的北京人对外地人很热情,那一碗炒大米真暖心。
七十年代“下馆子”,无法按照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你光有钱还下不了馆子,必须有“粮票”才行。比如买一碗米饭要付半斤粮票和八分钱。只付钱,没有粮票,就买不到饭。
粮票从哪里来呢?这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您是非农业户口,可以持粮食供应本到粮站申请换取粮票。如果您是农村户口,需要外出,就持大队或者公社开具的证明,带着粮食到粮食换成粮票和钱就可以了。如果是在本省出差,就换省内粮票,出省了,还要换成全国粮票。那个时候粮食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物资,私自买卖粮食是犯法的。
那个时候“下馆子”的人不是上帝。人与人之间,工种之间讲的是“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下馆子”的人不是“上帝”,饭店服务员也不是老爷。都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大家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忙。吃饭的人交了钱和粮票自己去取饭取菜也是有的。让别人为自己服务,那是资产阶级思想,是要受批判的。
七十年代下馆子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有多强,更重要的是人的身份的与众不同。一般人,普通人没有出差机会,换不了粮票,是下不了馆子的!
过去下馆子,好朋友聚在一起,不过三两人。小酒小菜不过几元钱。与现在不同,一般都是包间,冷暖空调设备齐全,卫生一流,灯火辉煌。朋友十几人点一桌子菜,这样的场面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花个千八百的也不会心疼。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饭店,绝对不存在什么私人饭店,全部属于国营企业。饭店里面的厨师、服务员等岗位都是当地劳动局统一分配的“铁饭碗”工作。饭店经理属于国家干部编制,如果饭店达到一定规模,饭店经理的职务为正副科级干部。
那个年代,街面上的饭店非常少,城市一个街道范围内,饭店不会超过5家。饭店少与当时人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低、下馆子的人少密切联系。
当时的饭店,基本上没有包房,也很少有圆桌面,聚餐吃饭的人都集中在大堂内。一个不是很大的大堂内摆上一、二十张方桌子(八仙桌)上饭店去吃饭的人,三、五成群在饭店大堂内围着一张张方桌子,点上几个小菜,喝着散装白酒,抽着由上海卷烟厂生产的几分钱一包的“生产牌”或者是几毛钱一包的“大前门”香烟,腾云驾雾,在人声嘈杂的大声喧哗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
正因为当时饭店的性质属于国营企业,是“铁饭碗”,故饭店的服务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朝南坐”。于是,就带来了一个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
当时的饭店,由于饭店属性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态度问题和饭店菜肴质量上的问题。服务员的脸一直是“板板六十四”,看不到她们的笑脸,服务员和顾客的吵架声经常听见;菜肴的质量更是十年如一日,不会有什么花样的。由于饭店服务质量不好,许多顾客前脚上饭店去吃饭,结束后脚走的时候,往往会气愤地说:“上饭店吃饭就是去受气的”一句话。
尽管饭店服务质量不好,服务员态度生硬,许多顾客因此而受了气,下一次聚会吃饭,你还不得不去,原因是当时的饭店非常少,哪像今天,什么餐饮一条街、美食街等等,没有挑选的余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丰台区长辛店空调维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丰台区长辛店空调维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