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疫情后医药行业数字化趋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疫情下医药行业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医疗创新突破临界点后,互联网医疗将如何发展?
据《2021中国大 健康 趋势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创新将突破临界点,进入爆发式增长。医疗数字化趋势格外明显。但互联网医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
实际上,互联网医院本身难以单独成为产业。但由于其具有连接价值,可连接药品、器械、保险、消费医疗、消费 健康 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推动医药 健康 领域企业的数字化,因此,围绕互联网医院仍可形成产业生态。
针对如何构造互联网医疗产业新生态?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总裁吴浩指出,可通过产业载体,结合区域医疗资源,吸引全国头部各类企业入驻到产业园区,最终形成集群;此外,拓展诸如医保支付接入、商保支付等创新实践也至关重要。
医保支付的完善,能从多方面支撑互联网医疗发展,例如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打通企业业务闭环等。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健全了卫生 健康 保障体系;此外,互联网医院作为深化医改的手段,不仅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也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但文俭也指出,互联网医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例如医疗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医疗数据安全问题等。此外,互联网医院医保核销涉及到实体医院,不同省份的医保定价如何处理也是问题所在。
文俭表示,互联网医疗也应遵循医学循证原则,通过实践 探索 论证互联网医疗的疾病管理、专科专病的诊治等共识指南。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应遵循国家医疗 健康 数据安全法规对数据合规收集、管理和使用。
互联网医疗如何针对慢病患者提供服务?云开亚美联合创始人、COO黄慧指出,可从相应疾病切入,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病管理服务,通过重构诊疗路径,对患者数据搜集建立完善的用户画像,帮助患者提供更专业的专属医疗建议。
据悉,运营往往是公立医院的一大缺陷,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也不例外。金蝶医疗运营部总监张盟提出,可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内循环和外延展的创新运营模式。
张盟进一步指出,围绕单体医院互联网医院,可利用内循环提升其运营效率;而面向于医联体机构,通过上下级医院的帮扶,实现外延展,帮助医院做大增量。“通过不断提升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在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及综合水平的同时,最终实现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提质增效。”
经常被视为是“一门好生意”的专科互联网医院建设又该如何建设?优麦 科技 CEO常江指出,皮肤科是最适合做在线诊疗的科室,皮肤科本身的消费医疗属性也更强。“在建设专科互联网医院过程中,可将重心放在最大化实现医疗服务供给侧医生的价值,通过树立医生个人品牌形象、提供学习平台、为医生提供智能诊断工具提升医生效率等方式,逐步构建起了属于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蛋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晓旭指出,目前互联网医院政策,在保证医疗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行业提供了较大的 探索 空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线上用户数量激增,其对解决医疗问题的实质服务需求也更为旺盛,因此更多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也开始投身于医疗 健康 服务。
数据在医疗行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按照成都市的规划,2030年成都医药 健康 产业有望能够达到5000亿的规模。基于此,成都市搭建了一个数据融通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和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
成都大数据公司副总经理刘国立指出,成都市下一步将打造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平台,面向居民、医疗产业、医疗行业企业提供服务;将围绕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以及社区医疗机构均等化发展;将依托算力、算法、数据,与产业企业共同打造支撑新医学的研究、加强医学转化成果的平台。
实际上,互联网医院本身难以单独成为产业。但由于其具有连接价值,可连接药品、器械、保险、消费医疗、消费 健康 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推动医药 健康 领域企业的数字化,因此,围绕互联网医院仍可形成产业生态。
如何构造互联网医疗产业新生态?吴浩进一步指出,通过产业载体,结合区域医疗资源,吸引全国头部的专科专病、产业生态各类企业入驻到产业园区,最终形成集群,能够实现市场运营的协同、最大化的共享顶尖医疗公司产出的成果、拓展诸如医保支付接入、商保支付等创新实践。此外,生态化的建设将长期持续影响园区内企业,助力产业园区 健康 发展。
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多次主导发布了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的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跟进,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落地细则,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和远程诊断是互联网医疗定价和医保支付的几个大类,其中,互联网复诊成为标配项目。
据《2021互联网医院报告》调研结果统计,已投入运营的互联网医院中,43%实现了医保支付。其中,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已开通医保支付覆盖率已达53%。另据公开数据统计,部分省份互联网医院的医保结算已达数千万元,次均报销200多元。
医保支付的完善,能从多方面支撑互联网医疗发展。首先,能提升医院运营效率。调研显示,在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中,是否有医保支付所呈现出的运营数据有较大差异。医保环节的完善有利于提升互联网医院运营效率。
其次,利于打通企业业务闭环。除了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之外,大型企业也通过在各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与当地医保对接,以实现医、药、险的业务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地建设和运营互联网医院成为互联网医疗公司强化线下医疗资源连接、提升属地化服务能力、提升线下流量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开通当地医保支付的基本前提。
在互联网医疗医保落地过程中,我国多个省份公布医保结算数据。
以北京为例,2020年至今,北京市医保局总结确定了11批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定点机构;截至今年8月,共有30家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均在其中。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19家医院通过互联网诊疗接诊45779人次,共发生费用1746.2万元,其中医保支付923.8万元。
此外,浙江、宁夏、上海等地的在线医保支付也有成效显现。截至今年4月,浙江省纳入医保定点的互联网医院有222家,线上会诊、复诊医保结算人次已经达到12.3万人次,线上支付2740万元。截至今年7月底,宁夏银川的互联网医院线上签约门诊大病患者逾2.4万人,线上问诊3万多人,医保报销246.6万元。从已经公布了医保结算费用的几个区域看,患者次均报销费用大约在数十元到200元之间。
尽管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已有成效显现,但其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互联网医疗服务定价相关问题有待优化。对医生而言,因线上问诊时效长,患者发起多轮对话等,可能比线下花费更多时间。此外,按医保政策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复诊,不同级别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均按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收费,这也意味着医生和医院付出更高成本。
此外,对于实体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来说,依托其实体医疗机构申请签订补充协议的本质是将线下报销的部分医保转移到了线上;但对于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来说,如果多家互联网医院依托同一家实体医疗机构申办,那么线上线下的医保分配等问题有待 探索 。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数字医疗服务全面提速,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
随着民众对健康医疗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强区域协同、促进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医疗成为现阶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目前,许多新兴技术也逐渐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持续助力我国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医疗信息化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卫宁健康(300253)、东华软件(002065)、万达信息(300168)、东软集团(600718)、创业慧康(300451)、思创医惠(300078)、麦迪科技(603990)、和仁科技(300550)、易联众(300096)、久远银海(002777)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信息化专利申请状况、医疗信息化主要技术、医疗信息化公司新兴技术应用情况
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出行业技术的活跃度情况,专利数量越多,代表技术研发的活跃度越高。在SooPA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以“医疗信息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4月28日,有关专利共有1.2万项。按申请年进行分析,2010-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之后有明显增加。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从专利领域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4月,G16H(医疗保健信息学,即专门用于处置或处理医疗或健康数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排名第一,专利申请量高达3322件,占比达27.47%;其次是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专利申请量为3026件,占比为25.02%;A61B(诊断;外科;鉴定)排名第三,专利申请量为2572件,占比为21.27%。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我国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基于组件化平台的架构技术、报表开发管理引擎、电子病历解析引擎、医疗信息标准集成引擎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逐渐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策鼓励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运用。在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各医疗机构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从医疗信息化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进行应用,利用新兴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新兴技术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多个环节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迅速,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级和创新力的关键。在需求的推动下,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合将持续往纵深方向发展。除了医疗系统软件产品和技术不断加速的更新换代外,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逐渐得到应用。
医疗信息化企业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入
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拓宽产品及服务生态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盈利方式,以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医疗卫生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成为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5G技术将持续助力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人工智能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将加速落地。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医疗行业发展的5大趋势
一、影像识别智能化
医疗数据中有超过90%来自于医学影像,但是影像诊断过于依赖人的主观意识,容易发生误判。AI可以通过大量学习医学影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灶区域定位,减少漏诊误诊问题。
二、智能诊疗通用化
智能诊疗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智能诊疗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中,计算机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体检报告等的统计,通过大数据和深度挖掘等技术,对病人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自动识别病人的临床变量和指标。计算机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药物研发提速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的挖掘和筛选出适合的药物。通过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找出与疾病匹配的最佳药物。这一技术将会大大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新药成本并且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
四、医疗机器人广泛应用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比如智能假肢、外骨骼和辅助设备等技术修复人类受损身体,医疗保健机器人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等。目前,关于机器人在医疗界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也经历了快速发展,进入了市场应用。
五、健康管理实时追踪
根据人工智能而建造的智能设备可以监测到人们的一些基本身体特征,如饮食、身体健康指数、睡眠等。对身体素质进行简单的评估,提供个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及时识别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醒用户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全。目前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在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精神健康、在线问诊、健康干预以及基于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
关于大数据医疗的5大趋势的内容,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千亿数字化医疗时代崛起:商业模式面临突破,中外合作探索成趋势
“现在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疗法可以做到对患者进行一个聚类分成,或者是个体化的画像分析,然后再去建立个体化的标准路径,也是在此基础上,最后必须将数字疗法落实到严格的循证医学中,证明它有效,而这也是数字疗法的出路。”杨刚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疗法要走向这个方向,还需要走很久。
尽管目前行业标准路径还在 探索 中,但丝毫不影响这个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中国医疗大 健康 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增量空间广阔,正处于向世界级医疗高地看齐的过程中。得益于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政策对医疗体系的引导,中国医疗大 健康 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且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目前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而据沙利文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医疗电子商务的总市场规模为187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25年超过5580亿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医疗和商业模式都将面临一次新的跳跃,中国市场正值数字医疗新纪元到来的前夜。
也是看重了这一市场的前景,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涉猎其中,围绕后疫情时代数字医疗前沿领域的三大主题进行战略布局,一是数字疗法。就认知行为疗法和软件赋能方式等高效创新的数字化治疗手段;二是疾病早筛及预防。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线上患者教育,在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有效早筛和防治、提高患者治愈率和 健康 水平;三是互联生态下的用户体验。跨国巨头与本土合作,实现在互联网时代将用户体验纳入其数字化生态,从而实现服务升级。
目前,国内包括商汤 科技 、尚医信息(术康App)、好睡眠365、微脉、柯基、萤火虫等在内的初创公司和企业,都在聚焦数字疗法的探讨,这也使得在一个医疗创新价值链上接力互补的生态圈正在形成。
商汤 科技 AI药物研究总监张捷认为,中国数字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商汤智慧医疗坚信,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数字创新将深刻影响药物研究、以及医生和患者做出综合 健康 决策的各个环节。
“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可以在医疗方面实现O2O线上线下整体融合给患者提供很好的疾病旅程的国家,这种线上线下的合作,提供服务的模式,在很多快消品领域,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了,比如说在化妆品领域,但是在医疗行业却不尽然。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的深入,更多医疗需求的产生,以及人们需要更好地预防疾病,治未病意识的提升,光靠实体的资源是不够,需要建立更好的生态系统。”贺恩霆博士说。
普华永道《2021年中期中国医疗 健康 服务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医疗 健康 服务并购投资总额累计超2800亿元。其中2016年和2019年至今呈现行业并购投资高峰。2021年上半年,并购交易主要由财务投资人贡献,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金额的72%,财务投资人交易集中在数字医疗领域,包括AI辅助诊疗、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与 健康 管理等。
另据MarketsandMarkets预计,全球数字疗法市场规模从2021年34亿美元5年后增长到131亿美元,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不过,当前在中国,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数字疗法商业落地还处于早期市场培育阶段。
实际上,以患者为中心的 健康 生态系统正在世界各地涌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麦肯锡《亚洲医疗保健的未来: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报告认为,亚洲正在为数字 健康 生态系统铺平道路,潜在的生态系统有关方可以通过采取大胆的战略行动来创造价值。此类生态系统旨在通过整合三个关键“组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环境中无缝地提供正确的护理:一是跨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网络,二是利用行为、 社会 和 健康 等相关数据分析患者需求,并选择合适的 健康 服务提供者的智能系统;三是使数据、见解能够在 健康 服务提供者之间流动的技术主干。
对此,赛诺菲中国商业化负责人马静表示,从一个技术变成一个产品,面临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监管的挑战。在全球这一视野下,对数字化疗法如何进行监管成为一大挑战,特别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个产品,面对互联网企业软件的不断的迭代,而所有的迭代都要经过缜密的验证,甚至要再确认再注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也要求监管部门思考如何界定数字化疗法的产品。
“如果将数字疗法作为医疗器械来看待,这是一个中低风险还是高风险的领域也成为诸多业内人士在争论的话题。毕竟,要想将医疗器械产品化和商品化,就要考虑到它的法规路径,需要提供相关临床验证数据,证明其安全有效性,最终才能拿到注册证,这些都是很多数字化疗法的企业或初创企业需要考虑的事。”马静说道。
“所以,从公司层面来看,我们要区别对待。就是基于这么多的不一样因素,要求我们在本土战略推动的过程中要有不同的数字化策略,考虑如何利用好中国数字化平台。”谢磊说。
眼看着从事数字疗法的企业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奉行的是快速上市,快速迭代的模式,对于临床数据和临床使用反馈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免费赠送系统的方式进入医院,以求获得院内数据训练及临床医生反馈。
这也导致许多企业布局者由于系统不好卖,同质化竞争严重,最后还是回到了信息化公司那一套比拼谁的商务关系更硬,而不是系统性能的状态。在同质化的竞争模式下,数字疗法行业整体处于“试用”的状态,因此,企业如何打通商业化模式,实现落地运营也成为一大关键。
如此也使得,在中国自主创新药的新生命周期下,如何通过资本、创新与研发、临床等产业链要素的融合和链接,赋能中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医疗完成落地也成为一大关键。特别是对于医疗医药大 健康 行业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此类行业门槛比较高,资本链比较长,要想在三五年内实现创新具有一定难度。
在 社会 环境、政策及资本不断发展助力的情况下,通过跨国药企的创新孵化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 科技 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打通 科技 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把 科技 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推进 科技 创新成果的转化加速落地。
与赛诺菲不同,作为光学和光电领域的领先者,蔡司在积极拓展跨界合作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全新的数字化技术赋能创新,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数据互联的解决方案和综合生态圈,并以创新的光学技术助力 健康 医疗领域的发展。
谢磊称,目前,蔡司有建中国数字解决方案中心,针对中国一些很特殊的来建自己的数字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眼 健康 这块,我们有本土化,包括与阿里的合作,对于青少年眼 健康 的小程序,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也可以更好的线上线下和医院做联合,能帮助他们改善眼 健康 。”谢磊说。
在推动商业化方面,跨国企业有着较为健全的体系,也是在此阶段,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推进“全面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在此阶段,跨国企业在华打造创新中心,将目光瞄准中国最具价值的前沿 科技 ,以期实现双赢的目标。而从目前的发展路径来看,人才、资金、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三大重要因素,与跨国企业展开多方合作、共通共享也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主流趋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关于疫情后医药行业数字化趋势和疫情下医药行业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