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合作持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OilSage捷诚能源 

  国际能源合作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2023年5月,按照国际支付金额统计,人民币仍为第五大全球最活跃的支付货币,在全球支付货币市场份额中的比例为2.54%。全球近两千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支付。

国际能源合作持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全球主要支付货币依次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和加元等。

国际能源合作持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国际货币地位演进与大宗商品贸易、期货市场发展的关系密切。在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或几种大宗商品贸易中发挥计价结算功能,通常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起点或重要标志,如19世纪的“煤炭英镑”和20世纪的“石油美元”。

  从煤炭英镑、石油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地位的演进与大宗商品贸易的关系看,中证金融研究院有以下四点观察。

  第一,经济和贸易体量是主要国际货币充当大宗商品计价结算货币的基础。经济体量体现一国产出能力,贸易体量衡量一国贸易开放度。目前世界流通货币超过170 种,但在全球商品贸易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国际货币不到10 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为 5 种,且以经济规模和贸易体量较大的西方发达国家货币为主。 

  第二,贸易体量与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的充分结合是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重要前提。贸易大国显著影响大宗商品的供需格局,其货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发挥计价、结算、融资等功能有助于推进货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反过来会固化该货币在大宗商品贸易的使用。2021 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商品价格指数中,54 种大宗商品中有 41 种以美元定价,11 种以欧元定价。 

  第三,期货衍生品市场是联结大宗商品贸易和国际货币地位的枢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低硫(WTI)原油期货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等商品期货合约陆续上市,深刻改变了商品市场的传统竞争关系和定价机制,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逐步由占优生产商向期货市场收敛。目前,大宗商品贸易大多采取“期货价格 + 升贴水”的定价模式,境外主要期货交易所掌握着国际粮食、原油、金属等商品的定价话语权。 

  第四,开放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大宗商品贸易—期货市场—国际货币”大循环的关键。金融市场在大宗商品计价、支付结算、交易、做市、融资、风险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元之所以是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主导货币,不仅因为它是现货和期货市场计价结算的基准,更重要的是美国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高流动性的金融市场。

  随着技术创新、能源地缘政治格局转变和市场多元化,全球以美元为计价结算单位的进出口比例在下降。即使在美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最高为95%和进口最高为90%。在欧洲荷兰,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不到10%,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不到20%。

国际能源合作持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已分配的外汇储备份额(Shares of Allocated Reserves)占全球储备数量的93%左右。在全球已分配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比例有所下降,但还是在60%,人民币比例在上升,目前5%。各国央行主动纳入人民币。

国际能源合作持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